塑料用磷类阻燃剂
塑料用磷类阻燃剂中红磷的阻燃效果最好、阻燃效率也最高、因为红磷理论来说是完全的磷单质,磷含量可达100%,虽然包覆后磷含量有所下降,但是还是远远高于其它磷的化合物,加之包覆后的红磷吸潮性和加工热稳定性与存储、运输上的更加便利,所以红磷目前成为塑料用磷类阻燃剂中才热塑性材料中使用最为广泛的。
但是红磷弱点首先表现在颜色必须为红色或者配合黑色,这个就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很多材料中的应用,另外,红磷虽然经过包覆,但是限于工艺和原料的种种原因,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可能会不可避免的引发“火灾”,更为严重的是红磷的加工特性比较差,与树脂的相容性也不太好、加工制作的材料力学性能很差,再加之生产过程中的“恶臭”的味道使得其很难在高档材料中得以推广。
塑料用磷类阻燃剂中另外一个应用较多的阻燃剂——APP,聚磷酸铵。聚磷酸铵虽然磷含量也很高,而且呈现为白色,原理上可以为塑料等材料的上佳阻燃剂,可惜的是目前市售的APP包括高聚合度的也没有完全克服其容易吸潮、不耐高温的顽疾,虽然很多人采用了诸如包覆技术等方法对其改性后应用作为膨胀型阻燃剂的一些成分,但是可惜的是即使应用在聚烯烃等加工温度比较低,工艺比较简单的材料中,也常常会在材料的可回收和耐候性上面出问题,所以其应用并不是很广泛。
塑料用磷类阻燃剂中还有包括磷酸酯等即阻燃又增塑的阻燃剂,不过这类阻燃剂主要的应用对象是PVC等加工温度很低的材料,因为一般的磷酸酯系列磷阻燃剂耐高温特性很差,常温下为液体,添加不方便还容易析出材料表面,甚至有些还会在加工的过程中释放有毒气体,基于此,此类阻燃剂很少被应用与工程塑胶等高端阻燃材料中。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
中文名称:磷酸三苯酯,阻燃剂TPP
英文名称:Triphenyl phosphate
性 状:白色片状结晶体
产品最重要的指标:
含量≥99%
酸值≤0.1
熔点≥48℃
游离酚≤0.1%
Cas号:115-86-6
海关编码HS:29199000
几类危险品:9类危险品出口
阻燃剂TPP|磷酸三苯酯产品用途
用途一:用于增加塑料加工成型时的可塑性和流动性能。
用途二:用作硝化纤维、醋酸纤维和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增塑剂。
用途三:用作气相色谱固定液、纤维素和塑料的增塑剂及赛璐璐中的樟脑不燃性取代物。
用途四:气相色谱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175℃,溶剂为乙醚),选择性与聚乙二醇相似,能选择性保留醇类化合物。
塑料是重要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能详细了解塑料的组成及分类,不仅能帮助我们科学地使用塑料制品,也有利于塑料的分类回收,并有效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
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
耐冲击性好;
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
绝缘性好,导热性低;
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
大部分塑料耐热性差,热膨胀率大,易燃烧;
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变形;
多数塑料耐低温性差,低温下变脆,容易老化;
某些塑料易溶于溶剂。
塑料可区分为热固性与热塑性二类,前者无法重新塑造使用,后者可以再重复生产。热可塑性其物理延伸率较大,一般在50%~500%。在不同延伸率下力不完全成线性变化。
塑料不同性能决定了其在生活在工业中的用途,随着技术的进步,对塑料改性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希望不远的将来,塑料通过改性后的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甚至可代替钢铁等材料并对环境不再污染。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