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卤类阻燃剂
有机卤类阻燃剂包括溴系和氯系阻燃剂。有机卤类阻燃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有机阻燃剂之一。在有机卤类阻燃剂中大部分是溴系阻燃剂。
工业生产的溴系阻燃剂可分为添加型、反应型及高聚物型三大类,而且品种繁多。国内外市场上现有20种以上的添加型溴系阻燃剂,10种以上的高分子型溴系阻燃剂,20种以上的反应型溴系阻燃剂。
添加型的阻燃剂主要有十溴二苯醚(DBDPO),四溴双酚A,双(2,3一二烷丙基)醚(TBAB),八溴二苯醚(OBDPO)等;反应型阻燃剂主要有四溴双酚A (TBBPA), 2, 4, 6-三溴苯酚等;高分子型阻燃剂主要有溴化聚苯乙烯、溴化环氧、四溴双酚A碳酸酯齐聚物等。
溴系阻燃剂之所以受到青睐,其主要原因是它的阻燃效率高,而且价格适中。由于C-Br键的键能较低,大部分溴系阻燃剂的分解温度在200℃~300℃,此温度范围正好也是常用聚合物的分解温度范围。
所以在高聚物分解时,溴系阻燃剂也开始分解,并能捕捉高分子材料分解时的自由基,从而延缓或抑制然烧链的反应,同时释放出的HBr本身是一种难燃气体,可以覆盖在材料的表面,起到阻隔与稀释氧气浓度的作用。这类阻燃剂无不例外的与锑系(三氧化二锑或五氧化二锑)复配使用,通过协同效应使阻燃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有机卤类阻燃剂主要在气相中发挥阻燃作用。因为卤化物分解产生的卤化氢气体,是不燃性气体,有稀释效应。
它的比重较大,形成一层气膜,覆盖在高分子材料固相表面,可隔绝空气和热,起覆盖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卤化氢能抑制高分子材料燃烧的连锁反应,起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以溴化物为例,其抑制自由基连锁反应的机理如下:
含溴阻燃剂 → Br·
Br·+RH→R·+HBr
HO·+HBr=H2O +Br·
阻燃剂TCPP|磷酸三(2-氯丙基)酯
磷酸三(2-氯丙基)酯(阻燃剂TCPP)为无色至微黄色油状液体,溶于苯、醇、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和脂肪族烃,相对密度1.27-1.31,折光率1.4916(21.5),粘度58mm2/S,含氯量32.8%,含磷量9.5%,由于分子内同时含有磷氯两种元素,阻燃性能显著,同时还有增塑、防潮、抗静电等作用,磷酸三(2-氯丙基)酯用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以及橡胶、涂料的阻燃,通常还与三氯化锑配合使用,用来提高三氯化二锑的阻燃效率。
产品基本要素外观:无色透明液体Cas No:13674-84-5月产量:100 吨包装方式::净重250KG/镀锌铁桶,IBC桶
阻燃剂TCPP|磷酸三(2-氯丙基)酯产品用途
磷酸三(2-氯丙基)酯(阻燃剂TCPP)为无色至微黄色油状液体,溶于苯、醇、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和脂肪族烃,相对密度1.27-1.31,折光率1.4916(21.5),粘度58mm2/S,含氯量32.8%,含磷量9.5%,由于分子内同时含有磷氯两种元素,阻燃性能显著,同时还有增塑、防潮、抗静电等作用,磷酸三(2-氯丙基)酯用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以及橡胶、涂料的阻燃,通常还与三氯化锑配合使用,用来提高三氯化二锑的阻燃效率。
高分子材料中加入的含溴阻燃剂,遇火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自由基Br·,它又与高分子材料反应生成溴化氢,溴化氢与活性很强的OH·自由基反应,一方面使得Br再生,一方面使得OH·自由基的浓度减少,使燃烧的连锁反应受到抑制,燃烧速度减慢,直至熄灭。
但是当发生火灾时,由于这些材料的分解和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毒腐蚀性气体造成“二次灾害”,且燃烧产物(卤化物)具有很长的大气寿命,一旦进入大气很难去除,严重地污染了大气环境,破坏臭氧层。
另外,多溴二苯醚阻燃的高分子材料的燃烧及裂解产物中含有有毒的多溴代二苯并二惡烷(PBDD)及多溴代二苯并呋喃(PBDF)。1994年9月,美国环境保护局评价证明了这些物质对人和动物是致毒物质。
气相阻燃系统指在气相中使燃烧中断或延缓链式燃烧反应的阻燃作用,下述几种情况下的阻燃都属于气相阻燃。
(1)阻燃材料受热或燃烧时能产生自由基抑制剂,从而使燃烧链式反应中断。
(2)阻燃材料受热或燃烧时生成细微粒子,它们能促进自由基相互结合以中止链式燃烧反应。
(3)阻燃材料受热或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惰性气体或高密度蒸气,前者可稀释氧和气态可燃物,并降低此可燃气的温度,致使燃烧中止;后者则覆盖于可燃气上,隔绝它与空气的接触,因而使燃烧窒息。
可挥发性、低沸点的含磷化合物,诸如三烷基氧化磷(R3PO) ,属于气相阻燃剂。质谱分析表明,三苯基膦酸酯和三苯基膦氧在火焰中裂解成自由基碎片,这些自由基像卤化物一样捕获H·及O·游离基,从而起到抑制燃烧链式反应的作用。
在红磷的燃烧和裂解中,也形成P·,它们和聚合物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磷酸酯结构。此外,膨胀阻燃体系也可能在气相中发挥作用,其中的胺类化合物遇热可分解产生NH3、 H2O和NO,前两种气体可稀释火焰区的氧浓度,后者可使燃烧赖以进行的自由基淬灭,致使链反应终止。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