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纤维的阻燃剂
本文介绍聚酯纤维的阻燃剂。聚酯纤维的阻燃剂阻燃整理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类。
1)将聚酯纤维的阻燃剂设计成象分散染料那样的吸附型结构,采用整理-染色一浴法工艺。如阻燃剂JLSUN?ATF。
2)用热溶法将与聚酯纤维亲和性很大的阻燃剂固着在纤维上。适合于这种方法的阻燃剂品种不多,对手感影响小,耐洗牢度好。如阻燃剂JLSUN?ATF。
3)溶出型阻燃剂使用方便,阻燃效果良好,适用于天然及化学纤维织物和纸张的不耐洗涤阻燃整理,还适用于宾馆、汽车等使用的内装饰材料的阻燃整理。
阻燃织物可以由阻燃纤维直接织造而成,由于该法是通过在合成纤维熔融纺丝过程中添加阻燃材料制成阻燃纤维,所以它要受到阻燃材料的种类、物理特性和添加量的影响,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纤维阻燃的效果和纤维纺丝过程的实施。
由于受阻燃材料添加量的限制(一般添加量为3%),所以此种阻燃纤维一般不会达到理想的阻燃效果,因此此法用的很少。一般的阻燃加工过程是采用织物阻燃后整理的方法。根据阻燃剂的特性和涤纶织物的品种以及织物的用途,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
近年来,在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为3至4万起,死亡人数2至3千人,火灾损失折合人民币2至3亿元,而且有上升趋势。据美、英、日等国对火灾起因的调查,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一半。所以防止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们的重视。
随着各类民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消费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各种室内装饰、舱内装饰织物和床上用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也不断增加。
本世纪60年代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纺织品的阻燃整理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各类纺织品的阻燃标准,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阻燃标准、明确提出了阻燃制品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指标,对纺织阻燃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在应用方面,从纺织品的种类和适用场所限制非阻燃织物。
结构或组分:有机磷衍生物;
阻燃剂TCPP|磷酸三(2-氯丙基)酯
磷酸三(2-氯丙基)酯(阻燃剂TCPP)为无色至微黄色油状液体,溶于苯、醇、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和脂肪族烃,相对密度1.27-1.31,折光率1.4916(21.5),粘度58mm2/S,含氯量32.8%,含磷量9.5%,由于分子内同时含有磷氯两种元素,阻燃性能显著,同时还有增塑、防潮、抗静电等作用,磷酸三(2-氯丙基)酯用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以及橡胶、涂料的阻燃,通常还与三氯化锑配合使用,用来提高三氯化二锑的阻燃效率。
产品基本要素外观:无色透明液体Cas No:13674-84-5月产量:100 吨包装方式::净重250KG/镀锌铁桶,IBC桶
阻燃剂TCPP|磷酸三(2-氯丙基)酯产品用途
磷酸三(2-氯丙基)酯(阻燃剂TCPP)为无色至微黄色油状液体,溶于苯、醇、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和脂肪族烃,相对密度1.27-1.31,折光率1.4916(21.5),粘度58mm2/S,含氯量32.8%,含磷量9.5%,由于分子内同时含有磷氯两种元素,阻燃性能显著,同时还有增塑、防潮、抗静电等作用,磷酸三(2-氯丙基)酯用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以及橡胶、涂料的阻燃,通常还与三氯化锑配合使用,用来提高三氯化二锑的阻燃效率。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纯涤纶和锦纶织物的耐久阻燃整理;
碱减量处理:
〈1〉工艺配方:
NaOH 10~30g/L
阴离子渗透剂 1~2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渍碱减液(95~100℃×30~40min)→充分水洗→烘干
2、浸轧工艺:
〈1〉用量:40~80 g/L
〈2〉工艺流程:
织物 →二浸二轧(轧液率60~70%)→烘干(80~100℃)→焙烘(170~190℃×1~3min)→水洗→烘干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阻燃性能的测试在阻燃整理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常用的织物阻燃测试方法有两种:垂直燃烧法和氧指数法。
在国家标准GB5455-85中对垂直燃烧法有详尽的定义和规范。一般来说,氧指数法比较适合相同材料、相同织物结构的试样阻燃性的横向对比。
单独凭借限氧指数值(LOI)的高低,不足以说明该样品阻燃性的好坏;而垂直燃烧法所测得的损毁炭长,则可以客观地描述织物阻燃性。但与垂直燃烧法相比,氧指数法测得数据准确,重现性好。因此,氧指数法更适合用于工艺过程实验使用;垂直燃烧法则可以评价织物的最终阻燃性能。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