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剂用量
当前,全球阻燃剂用量在各类塑料助剂中仅次于增塑剂而居第二位。根据多来源的数据综合分析,全球2008年阻燃剂用量量约1950Kt。在2008~2014年间,全球阻燃剂用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4.9%。
美国、欧洲、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韩国等)是阻燃剂的四大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2005年分别为38%、33%、11%、18%;2008年分别为34%、29%、10%及、27%。即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这一市场的FR用量是增长最快的,所占市场份额3年间增长了9%。
阻燃剂的用量与塑料的用量及塑料中阻燃产品的比例密切相关(80%~85%的阻燃剂系用于塑料制品),全球的塑料消耗量,2005年及2010年分别为2.3×105kt及2.95×105kt,这5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1%。即使塑料中阻燃产品的比例维持不变,全球阻燃剂的用量也将保持约5%的年平均增长率。销售金额的增长率大于用量的增长率的原因,一方面是受阻燃剂价格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随着阻燃材料的无卤化,阻燃剂的结构会有所调整,即有可能采用一些售价较高的阻燃剂。
为了直观的反应目前我国阻燃工业的情况,阻燃材料国家专业实验室通过对电子商务网站上的注册用户进行分类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国内从事阻燃剂、阻燃材料及制品生产、贸易的企业约为16,300家。
其中生产类企业约为11,770家,约占企业总数量的72%。其它类型的企业为经销批发、招商代理、商业服务等经营模式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量的28%。这些企业多分布在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而内陆地区的相关企业数量较少。
国内这类企业数量超过1850家,其中包含着规模较大的国内知名企业,也有产品种类单一的小型企业,所生产的阻燃剂涵盖面广,分布情况与国内阻燃相关企业的类似。
阻燃剂TCEP|磷酸三(2-氯乙基)酯出口必备资料
Cas号:115-96-8
海关编码HS:29199000.90
退税:目前磷酸三(2-氯乙基)酯(阻燃剂TCEP)退税为9%.
原材料:以三氯氧磷与环氧乙烷为原料。
属于几类危险品:目前磷酸三(2-氯乙基)酯(阻燃剂TCEP)属于9类危险品.
包装方式:净重250KG/镀锌铁桶(一个小柜打托装20吨)、1000KG/IB桶(一个小柜装18吨).
阻燃剂TCEP|磷酸三(2-氯乙基)酯用途:
1.阻燃剂TCEP具有极佳的阻燃性,优良的抗低温性及抗紫外线性,其蒸气只能在225℃以上用明火直接点燃方可燃烧,但移走火源则即刻自熄。以本品为阻燃剂不但可提高被阻燃材料的材料级别,而且可改善阻燃材料的耐水性、耐酸性、耐寒性及抗静电性。常用于阻燃以硝基纤维和醋酸纤维为基材的油漆涂料,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酚醛树脂等,也可用于软质聚氯乙烯的增塑阻燃剂。本品用于不饱和聚酯添加量为10%~20%,在聚氨酯硬泡沫塑料(以阻燃聚醚为原料)中可为10%左右,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用作辅助增塑阻燃剂时为5%~10%。阻燃剂、铀、钍、钚、锝等稀有金属的分离溶剂或萃取剂。
2.本品广泛用于化纤织物、醋酸纤维素作阻燃剂,除具有自熄性外,还可改善耐水性、耐寒性及抗静电性。一般用量5~10份。本品为合成材料的优良阻燃剂,兼具有良好的增型作用,广泛用于醋酸纤维素、硝基纤维清漆、乙基纤维素、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氨酯、酚醛树脂等,所制得的产品除具有自熄性外,还可改善制品的物理性能,制品手感柔软,也可称为石油添加剂和稀有元素的萃取剂,并且还是阻燃橡胶输送带的主要阻燃材料,一般添加量为5%~10%。
3.用作添加型卤代磷酸酯类阻燃剂和增塑剂。分子中同时含磷和氯,阻燃效果显著,不易挥发及水解,对紫外线稳定性好。适用于酚醛树脂、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氨酯等。也用作硝酸纤维素涂料的阻燃剂、聚氯乙烯阻燃性增塑剂、金属萃取剂、汽油添加剂及聚酰亚胺加工助剂等。能够改善耐水性、耐候性、耐寒性、抗静电性。参考用量5%~20%.
值得一提的是,江浙一带以磷系阻燃剂企业为主,山东则以溴系阻燃剂为主,广东阻燃剂的品种较多。另外,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在网站进行商业注册,因此实际的企业数量要更多。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企业集团都设立了阻燃剂和阻燃材料的科研实验室,中国阻燃领域的科研能力日渐增强,在某些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据截止至2012年初的不完全统计,国内阻燃领域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比较活跃的科研机构超220个,其中高等院校71所(占32%)、研究院所62个(占28%)、公司企业89个(占40%)。这些科研机构为我国阻燃工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国内各类阻燃材料的专利进行分类统计,国内各类阻燃通用塑料的专利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其中阻燃PP的专利数最多,这与通用塑料制品的产量一致。国内阻燃工程塑料中,阻燃聚酯的专利数较多且随年份波动较大,而阻燃尼龙的相关专利则较少。
国内阻燃环氧树脂的专利数量也是在逐年增长的。从图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后,国内阻燃制品的相关专利数量明显增加。这些现象说明国内自主研发阻燃制品的能力正在不断壮大,利于我国阻燃工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对阻燃剂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2004年间,依赖电子设备和汽车等制造行业的发展,我国阻燃剂年均消费增长率是全球的4倍,超过20%。
2007年我国阻燃剂的年产量约为2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24万吨/年。伴随国内市场的发展,我国阻燃剂生产商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也逐步成长,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