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增长剂【扩链剂】
采用了3种链增长剂【扩链剂】,其中1,42丁二醇为常用的脂肪族二醇链增长剂【扩链剂】;3,3’2二乙基24,4’2二苯基甲烷二胺是较少见的芳香族二胺链增长剂【扩链剂】,它与常用的芳族胺类链增长剂【扩链剂】3,3’2二氯24,4’2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在结构上的不同是将邻位的2个氯基团(吸电子基团)用2个乙基(给电子基团)取代,提高了胺基的反应活性;而D2230是以氧化丙烯的重复单体为主链的脂肪族二胺,碱性强,反应活性高,凝胶速度太快,在聚氨酯的生产中无实用价值,在本实验中只是为了对比而对其进行了研究。
羟基和胺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速度差异巨大,BDO扩链反应由于羟基反应活性低下,凝胶时间长,反应完全时间为13046s,其生产效率低、能耗大;
MOEA扩链胶液需3958s达到反应完全,其凝胶时间适当,适合 HTPB/IPDI系聚氨酯的扩链;而D2230由于是脂肪族二胺,碱性强而反应活性高,758s已经完全固化,凝胶速度快而难以控制,无法满足浇注生产工艺的要求。由硫化仪记录的交联度达90%时所用硫化时间(t90)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该结论对HTPB/IPDI系聚氨酯制备中扩链剂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试验中,采用SPI3800N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3种扩链剂扩链得到的HTPB/IPDI系聚氨酯薄膜表面形貌。观察范围在8μm内,高度小于50nm。
由于AFM相图的原理是以材料软硬度的差异成像,因此它可排除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起到边缘增强的效果,同时可避免表面形貌平面图可能因宏观的不平整引起的假相,真实反映材料组成结构情况。
化学名称: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P1000
分子量:1238
CAS No.:54667-43-5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P1000)性能及用途: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双对氨基苯甲酸酯,P1000为液体,因此可在室温下与预聚体混合,浇注和硫化,它可作为TDI和MDI体系的扩链剂,也可作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柔性改性剂。应用领域包括浇注、涂料、黏合剂、密封剂和喷涂体系,由于它的易加工性,决定了它特别适用于现场加工。XYLINK P-1000的室温硫化体系与MDI/二醇热硫化体系相比,不仅操作工艺简单,而且性能优于后者。另外在室温下硫化所得到的弹性体的收缩率低,这也是该扩链剂的一大特点。
通过对比发现,这3种聚氨酯的微观形态差异明显。BDO扩链聚氨酯中有颜色较深的分散相存在,尺寸100~1000nm;MOEA扩链聚氨酯中颜色较深的分散相的尺寸则小了很多,最大的聚集体只有300nm,且软硬段界面相对模糊;而D2230扩链聚氨酯试样表面几乎没有差异,表明基本上处于相溶合状态。
封端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将HTPB加入到配有搅拌器、温度计、真空系统和加热器的反应瓶中,升温至393。15K,在抽真空的条件下脱水1~2h,直至水分含量测试低于0.05%,然后冷却至313.15~323.15K,解除真空,并逐次加入到计量好的IPDI中,让体系自然升温保持搅拌30~40min后,加热并保持温度(368.15±5)K反应2~3h,取样并参照标准(HG/T2409—92)分析NCO含量,当与设计值基本相符时,脱泡后得到NCO封端预聚物,充入氮气备用。
聚氨酯薄膜的制备。称取适量的预聚物,搅拌下加热至353。15~363。15K后,置入真空干燥器中脱泡5~20min,而后加入计量的熔融扩链剂,快速搅拌混合均匀(1~2min),必要时需进行2次脱泡(2~3min),将胶液浇注在涂覆了脱模剂的平板上,任其自然流平形成厚度小于0。001m的均匀薄膜。放入温度为373。15K的烘箱中,16h后取出冷却,取下薄膜待用。
反应流变性的测定。GT2M20002A型无转子硫化试验机测试温度设定 为100℃,振动角度和频率分别为±1°、1。6Hz。将混合均匀的胶液倒入硫化试验机的模芯中,合模测试,由联机电脑记录转矩2温度曲线。
聚氨酯微观结构的表征。聚氨酯薄膜的表面形貌采用SPI3800N扫描探针显微镜(AFM)进行表征,采用轻敲模式,得到其结构相图。
扩链剂的原理是:在生产中,常用一些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与异氰酸酯端基预聚物反应,致使分子链扩散延长,从而实现树脂的固化成形。2-咪唑烷酮是一个具有亚氨基活性氢的广泛使用的扩链剂。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