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阻芳胺类扩链剂
Nissen等人曾经提出过一个脲氢键的结构模型,用以解释以一系列受阻芳胺类扩链剂的PEUU弹性体的氢键行为。在受阻芳胺类扩链剂的PEUU弹性体结构模型中每一个脲羰基仅与一个NH形成氢键。这样在体系中脲键的NH应该有一半处于游离状态。但事实上通常在红外光谱观察到的游离NH的比例并不高,所以这个模型未见被人们采用。
用红外二色技术曾揭示在受阻芳胺类扩链剂的PEUU弹性体的硬段片晶结构中脲氢键的生长方向是与分子链轴垂直的。Ishihara和Born在用X2ray研究含脲化合物的结晶行为时都明确地采用了一个平面状的脲氢键结构模型(平面双分叉结构模型)。
这个结构模型的优点在于一个脲羰基可以同时与另一个脲键上的两个N—H形成氢键,用此可以解释通常在红外光谱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且明确得到了脲氢键的长度(DH)(4163,或4172)比氨酯氢键长度(5110)短的结论,这样,脲氢键的强度较氨酯氢键高的性质也自然得到解释。
在理解脲氢键的温度依赖性之前,首先应了解对聚氨酯氢键的研究结果。对于由MDI与1,42丁二醇形成的硬段,随着硬段单元的长度由1增加到5,硬段结晶的熔点由133℃逐步提高到237℃,而氨酯之间的氢键在结晶温度以下、110℃时就大量解离。
浮辊剥离试样按照美国标准ASTMD3167制备。剥离强度、应力和撕裂强度测试在GT-AT-3000型拉力试验机上进行。聚合物结构在AV600型核磁共振仪上进行了测试。实验以氘代氯仿为溶剂,四甲基硅烷为内标完成。氘代氯仿的氢原子化学位移设定于7.24× LO-6,碳原子化学位移设定在7.7×10-5,其他原子位移都以他们为参照。
4,4'-亚甲基双(2-甲基-6-乙基苯胺),扩链剂固化剂MMEA应用:聚氨酯弹性体、聚脲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固化剂.
包装: 25kg/桶
胺值:390-408 KOH mg/g
丙酮不溶物:无
总氯:10ppm以下
纯度:98.0%
PU/PMMA破坏界面情况利用DigitalInstru-mentsMetrologyGroup原子力显微镜观察。PU/PMMA破坏界面元素组成和化学态分析在ESCALab250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上进行。所用激发源为单色化功率为150W的AlKαX射线,实验采用固定通透能模式,各元素的窄扫描谱所用通透能为30eV,步长为0.05eV。谱图的荷电效应用来自烃碳的C1s(284.8eV)峰校正。
PMMA/PU/PMMA复合板材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在Varian5000UV-Vis-NIR型分光光度计上获得。实验时,将未固化的PU浇注到两层3mm丙烯酸酯玻璃做面板制成的模具中, 95℃固化6h。放置1周后测试。透光率和雾度利用WGT-S型透光率雾度测定仪进行。接触角利用OCA20型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
商品化的H12MDI主要组分是4, 4'位异构体,同时还含有3%~10%的2,4'位异构体。由于H12MDI中有多种异构体,这使得获得PU分子结构的难度大大增加。
对八种PU弹性体的1HNMR和13 CNMR谱开展了细致研究,参考文献对谱峰进行了详细解析并逐一归属。[聚四氢呋喃二醇酯-H12MDI-乙二醇]PU的1HNMR和13 CNMR谱。将其谱峰与PU可能的结构进行对照,各H原子的对应关系如下:H11.60,H23.39,H34.02,H4,10 4.55~4.90,H53.75,H61.95,H70.94-1.71,H83.39,H91.07,H114.21(溶剂:CDCl3)。各个C原子的δ值为:C126.47,C270.57,C364.36,C547.05,50.33,C6,725.89~ 33.61,C832.62,33.69,C942.90,44.03,C1162.97,C12155.90,C13155.31(溶剂:CDCl3)
对其他七种扩链剂制得的聚氨酯进行了1 H-NMR和13C-NMR测试,确定了聚氨酯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反应得到了预期的聚合物:[聚四氢呋喃二醇酯-H12MDI-一缩二乙二醇]聚氨酯、[聚四氢呋喃二醇酯-H12MDI-1,3丙二醇]聚氨酯、[聚四 氢呋喃二醇酯-H12MDI-1,2丙二醇]聚氨酯、[聚四 氢呋喃二醇酯-H12MDI-1,4丁二醇]聚氨酯、[聚四氢呋喃二醇酯-H12MDI-1,3丁二醇]聚氨酯、[聚四 氢呋喃二醇酯-H12MDI-1,5戊二醇]聚氨酯和[聚四氢呋喃二醇酯-H12MDI-1,6己二醇]聚氨酯。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zjgyrchemical.com
